NEU-ACE创新团队

作者: 时间:2020-10-03 点击数:4506 字号:

一、团队基本情况

(一)团队人员构成                       总人数:22

教师

博士

硕士

本科

4

3

0

15

(二)团队导师简况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2

1

1

首席导师情况

姓名

张长胜

性别

民族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研究方向

智能协作优化

近三年获奖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优秀奖

主要承担课程

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概论

电子邮箱

zhangchangsheng@mail.neu.edu.cn

导师梯队成员情况

姓名

团队中分工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方向

电子邮箱

张长胜

总体负责

教授

群体智能

zhangchangsheng@mail.neu.edu.cn

张  斌

创新平台

设计

教授

边缘智能

zhangbin@mail.neu.edu.cn

张  引

技术培训

副教授

搜索学习

zhangyin@mail.neu.edu.cn

那  俊

实验环境

搭建

讲师

边缘智能

naj@swc.neu.edu.cn

二、团队研究方向

简述主要研究方向

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缘智能。

具体包括面向知识传播云边协作体系的构建、基于智能优化的云边协作关键技术研究、面向边缘端智能决策的云边协作平台的研发,在此基础上面向特定应用场景(如机器人室内高精度定位及导航)开展应用验证研究并实现面向具体场景的示范性应用系统。以此为边缘智能的相关研究及应用奠定前期理论和技术基础提供新思路。

三、团队建设方案


  1. 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关注全球热点问题,放眼边缘智能领域,跟近国际学术前沿,努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边缘智能创新团队;

2)最终目标——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最终目标,逐步发展为高端科研人才汇聚、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边缘智能领域知名的重要科研基地;

3)战略目标——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教融合转化,面向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需求和政策,制定并落实边缘智能团队专属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辽沈地区特色的边缘智能人才创新基地;

4)长期目标——逐步形成具有软件工程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开云(中国)的一流学科建设提供长期的科研支持;

5)团队培养目标——团队的培养模式能够服务于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开云(中国)日常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中,探索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6)学生培养目标——团队培养的学生能够100%实现高端升学或就业,拟培养5-10名边缘智能行业的一流拔尖人才。


  1. 团队文化建设

1)以学习力为载体,深化科研教育——培养团队意识

通过学术知识座谈会、科研技术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加强成员的团队意识,提升团队的向心力。

2)以育人力为导向,贯彻立德树人——形成团队精神

通过团队介绍和宣讲、优秀团队成员经验分享会、迎新活动等形式,讲解团队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增强团队成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团队精神。

3)以组织力为基础,发挥模范作用——凝聚团队力量

组织成员以团队形式参加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让同学们在竞赛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在实践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4)以创新力为核心,打造工作亮点——创造团队价值

鼓励团队成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方案,组织成员定期开展分享和交流,改正既往不足,探索科研新方向。


  1. 团队辅导机制(如开展研讨会、培训会、学术沙龙、专项课程等)

通过科研成果汇报、线下开展例会、线上团队宣讲、云端技术指导、创新基地实践、校企战略合作等形式,以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团队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学术沙龙和研讨会,在会上重点讨论团队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工作;并定期由团队指导教师、企业专家、优秀的高年级团队成员为全体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专项课程,资助优秀团队成员参加边缘智能相关技能培训班和学术会议;还会定期开展团队内部的边缘智能应用与创新竞赛,提升同学们的实战能力。

  1. 运行管理机制(如队员选拔、淘汰等)

1)选拔机制

团队面向东北大学全体本科生进行公开选拔,以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开云(中国)为核心定期开展招新活动,重点选拔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同时鼓励本科一年级同学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向团队招新负责人提交简历和报名表,团队招新小组将通过笔试、机试、面试等形式进行考核,合理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加入团队。

2)管理办法

团队将通过循序渐进、动态管理的培养方案和模式,逐步完成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针对在读的团队本科生,要求全体成员服从团队管理,按时参加团队会议,完成团队布置的各项学习和竞赛任务,不得无故缺席团队活动,另设淘汰机制。团队以动态管理的方式促进成员的积极性,增加团队的竞争力,整合优秀的本科生资源,为院校两级的一流建设提供创新实践的新活力。

针对完成团队培养任务的“毕业”成员,团队采取开放式的培养模式,鼓励过往成员参与到团队项目开发、经验交流分享等活动,不断拓宽团队发展的覆盖面,促进团队在人才层次方面的多样化。

3)淘汰机制

对于多次不服从团队管理、不参加团队活动、不能完成团队任务和考核的同学,将通过书面方式予以警告,并给予1个月调整期,到期仍不整改,将被团队淘汰。

  1. 预期成果(论文、专利、竞赛获奖、注册公司、成果转化等)

年度成果:

1)在各类国家级及省级的竞赛和创新项目中,至少获得3项荣誉;

2)团队的本科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被SCI检索;

3)至少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团队通过2年的建设,拟取得最终成果如下:

1)参加各类国家级及省级的竞赛和创新项目中,获得6项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至少3项;

2)至少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2篇;

3)至少申请7项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4)团队成员进入一流高校和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百分比达到95%以上;

5)搭建至少一个边缘智能方向自主产权科研创新平台;

6)完成至少两项前沿战略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

  1. 进度安排(以每半年一个考察节点来规划,列出每时间段拟完成任务)

共申请两年。

12020.9-2021.2

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创新实践能力相关的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以上奖励2项;

开展以团队本科生为主力的重点研发项目2项,并制定切实合理的实施方案。

22021.3-2021.8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

年度总结及制定后续计划。

32021.9-2022.2

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创新实践能力相关的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至少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以上奖励2项;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

开展以团队本科生为主力的重点研发项目至少2项。

42022.3-2022.8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2-3

年度总结及整体总结。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创新路195号 电话:(024)83680498  传真:(024)83680522 邮编:110169